连廉看

当前位置 :  首页 > 党建工作 > 连廉看

【家风家教故事系列一】置身风眼,浪涌未来

校内来源:工学院    校外来源:     作者:工业设计221 蒋紫莹     时间:2024-06-04

土壤与种子的相拥,是造物千百年的安排,阳光与生灵的依偎,是吐息间密不可分的宿命,那么又该如何形容家风与个人?

我不愿用泥土与种子的依附,或者阳光与生灵的施恩来形容我所经历的家风,我总觉得如果我是种子,那么家风也是种子,它并不高高在上,而是在贯穿我的身心,聆听我的思考,我与过往的每一代人,都站在同样的高度,谱写着我们的家风。

我看不见家风,因为我以为的家风,正是一缕清风,它带着最开始的至真至纯的天然爱意跨越山岗,跨越每个人的喜怒哀乐,跨越一代代的兴衰荣辱,抚慰着每一个当下,这个家庭中崭新的血肉,以同样的炽热和温存。

家风之重要性无需多言,污浊的风气难以养育清莲,家风更是如此,那些新闻上,或者生活中听闻的恶行,或多或少都沾染着家庭的创伤,我的成长也离不开父母对于我的善恶观的初步塑造,家风中那些世代沿袭的美德是天然的价值导向,帮助每一位新成员,窥探到那些曾经在家风中孕育的美与爱,是家庭送出的一份礼物。但它却日渐式微,越来越难以找寻,可能是那些过早被概括提取的概念已然不是当下所需要的,可能是在缺少新鲜血液的传承路径中陈腐、凋落,难免令人哀婉叹息,但我恰恰认为这是家风存续的关键转折。

都处在时代浪涌转折的风口浪尖,当顺从与执行不再被奉为圭臬;当自由之灵魂与独立之思考被抬上思想高地,那些具象而绝对的词汇,那些得体而高高在上的行为,就容易导致年轻人与长辈关于家风的认知冲突,一味的灌输极其容易让家风扭曲成为将其视为必须执行的教条,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,俗不可耐的繁文缛节,自然被拒之千里,之前被唾弃的五一献礼视频“后浪”便是鲜明的例子。实际上我们也对那些美丽的词汇报以同样的向往,我们只是渴望在这一缕风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,找到自己的追求与向往,看到尊重,看到认同。

我们需要的家风到底应当如何?仅仅是站在道德终点的回望吗?仅仅是成功者形容的乌托邦吗?非也,私以为,我们真正需要的是“来时路”即塑造本身,这一阵温存的风没有非黑即白的凌厉,没有假模假式的说教,也没有终点,这段旅程上的每一个人,都站在风眼。

回顾我的成长,我的父母在教导我是非对错时,他们总乐意询问我的观点,聆听我的思考,哪怕在孩童时期,也愿意静听我那不太连贯的话语,虽然没有过明确的定义,但我也将这样是非对错之外的尊重与聆听视作一种家风,一缕温柔尊重的风。

“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,肩往了黑暗的闸门,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;以后幸福的度日,合理的做人”鲁迅先生那来自过去的期许,又何尝不是现今的理想境地?即每一代人都能以从此以后更加自由、更加幸福为目标,将新的活力,随风而行。比起指向高尚,我认为家风更重要是的是一种前行的姿态,一种随风轻抚清澈的渴盼,即——让每一代人都置身风眼,我不仅是家风的继承人,更是传承人,对于我们、对于我们的下一代,家风不止赋予先前下的定义,更赋予重新选择的尊重与权力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返璞归真呢?

一路走来,家风有了许多丰富的定义,成功的例子,但我却想看到更多,看到除了说教与约束的姿态外,更多的尊重,更多的主人翁意识,更多不加掩饰的,家的爱与温度,飘荡在这走过千百年的风中,这一阵风中,倘若只有来自父权的顺位压制,或者单向的裹挟与输出,它注定渐渐虚浮,直至弥散在自由与个人人格觉醒的新风之中。能够走入新时代,走入新青年,走向新舞台的家风,注定不能是陈旧迂腐的,必须有着新的视野,新的格局,新的形式,但是带着千百年来同样对美好之期许,同样的尊重与解放之精神,同样的爱,轻轻拂过这段路上的每一段人生。


联系我们
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林街16号
邮编:311121
联系电话:0571-28865012
传真:0571-28865012
院长信箱:hzsfdxgxy2022@126.com

友情链接

关注我们

官方微信

版权所有 © 2022 杭州师范大学工学院  公安备案号:33011002011919  浙ICP备11056902号-1  技术支持:亿校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