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学院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装置疗愈第二期——蝶愈・机械蝴蝶制作活动在D号楼501室浪漫启幕,本期主讲人工设241周实。当机械零件遇上治愈哲学,一场关于"精密与脆弱"、" 控制与接纳"的疗愈实验,在螺丝刀与齿轮的交响中悄然展开。
一、从蝴蝶效应到逆向疗愈:用机械解构情绪密码
"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,可能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。"活动开场,主讲人以经典的"蝴蝶效应"为引,揭开了机械蝴蝶的疗愈隐喻——当生活的 "情绪风暴" 难以预测,我们能否用精密的机械结构,将混乱转化为可控的美感?
现场展示的齿轮零件成为这场逆向实践的关键:参与者手持螺丝刀,在旋紧螺丝、校准 0.1 毫米齿轮误差的过程中,大脑自动启动 "认知窄化" 机制。正如工程心理学研究揭示的那样,这种专注操作如同冥想,让日常消耗心神的焦虑杂念,被隔离在注意力边界之外,逐步进入沉浸式 "心流状态"。
二、亲手创造因果闭环:在机械律动中收获自我效能
"当连杆结构带动蝶翼完成第一次颤动,你会看见自己安装的轴承与弹簧,如何转化为灵动的艺术形态。每个关节的校准、每段弹簧的调试,都成为一次与自我对话的契机。神经科学表明,这种通过创造性劳动实现的 "自我效能感",正悄悄激活大脑奖赏回路——多巴胺与内啡肽的分泌,为参与者筑起对抗焦虑的天然屏障。
当第一只机械蝴蝶在指尖展开翅膀,光影下颤动的金属羽翼,既是精密工程的产物,更是 "可视化因果闭环" 的治愈见证:原来我们亲手创造的不仅是一件装置,更是对”我能掌控生活”的重新认知。
三、与不完美共处:机械隐喻里的情绪调节课
"零件间的微小误差,就像生活中无法控制的变量。" 活动尾声的总结环节,主讲人引导大家凝视机械蝴蝶的 "不完美":错位的关节需要用镊子耐心调整,卡顿的齿轮需以润滑油温柔修复。这恰是装置疗愈的核心命题——真正的治愈,不是强行压制情绪风暴,而是学会在误差中寻找秩序,在脆弱中看见力量。
当参与者捧着自己的机械蝴蝶合影时,金属零件不再是冰冷的工业产物,而是承载着 "与不完美和解" 的心灵容器。正如活动结语所说:"我们用螺丝刀代替翅膀,用轴承对抗飓风,最终学会在风暴中优雅起舞。"
关于「装置疗愈计划」
这是由工学院发起的跨学科疗愈项目,通过"机械美学+心理学"的创新结合,让参与者在动手创造中探索情绪调节的可能。后续我们将推出更多"装置疗愈"活动,带你在齿轮与光影、线条与结构中,重新发现治愈的力量。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林街16号
邮编:311121
联系电话:0571-28865012
传真:0571-28865012
院长信箱:hzsfdxgxy2022@126.com
官方微信